转发:Sci-Fi科幻音乐探索之旅——音乐科技主题体验与普及工作坊将举行

发布者:教学办发布时间:2024-03-27浏览次数:10

图片


听见未来


图片


3月1日-4月28日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


活动简述



本次工作坊是一场未来音乐世界探索之旅,通过丰富多样的视听展示及现场表演,为观众呈现前沿的音乐科技创新成果,包括音乐创作及表演艺术演出领域等,同时还将带领观众现场体验VR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助力演出互动、音乐疗愈、虚拟乐器博物馆等演艺场景,带领观众打开感官,沉浸体验“科幻”的未来音乐。


观众入场区将设置VR体验区,大家可以在工作坊前后自行体验。


活动内容:

一、 古曲新奏——虚拟现实融合传统音乐

1. 《满船清梦压星河》——作者:王樱洁

竹笛:张明艺

2. 《虚拟乐器博物馆》——主讲人:屈保成


二、 乐游星河——虚拟现实创新场景

1. 《天眼》 ——作者:郁富鑫

电吉他:郁富鑫、曾沛云

2. 《行星组曲》—— 主讲人:江雨晨


三、穿梭赛博——数字媒体增效舞台技术

1. 《Inter+》——作者:陈依然

钢琴:魏歆

2. 《译》——主讲人:陈予欣


四、 看未来——移动技术助力演出互动

1. 《疗愈指南》——主讲人:崔祺杰

钢琴:林新远

2. 《星辰大海》 ——主讲人:姚添琦


五、 诗歌新纪元——AIGC赋能音乐创作

1. 《枫桥夜泊》 ——作者:郁富鑫

竹笛:张明艺

琵琶:李响

吉他:郁富鑫

电吉他:曾沛云

2. 《AIGC赋能音乐创作》——主讲人:罗安民

3. 《星光海洋》 ——作者:黄汝安

合唱:余梓辰、罗安民、黄景元、江宇涵、任奕祯、曹颖歆、龚凝、闻慧艳、王奕馨、殷紫珵、陶亦田


活动策划

于阳


向上滑动阅览

著名作曲家,现任上海⾳乐学院教授,博⼠⽣导师,⾳乐⼯程系主任,贺绿汀中国音乐⾼等研究院⾼级研究员。上海市⾳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委会副主任。微软互联网⼯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特聘专家。


担任教育部《录⾳艺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新文科《音乐人工智能专业探索与实践》项⽬负责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多维云端⾳乐交互系统》、《⼈⼯智能辅助音乐疗愈》项目负责人。上海市重点创新团队《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首席教授。


主要作品大型多媒体声音、影像、表演和剧场作品《⾦》 获得上海⽂化艺术发展基⾦项⽬。音乐、环境与剧场作品《大歌》, 获得国家艺术基⾦大型舞台艺术作品项目。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 获得国家艺术基⾦⼤型舞台艺术作品项⽬, 并受邀在乌镇 “第五届世界互联⽹⼤会” 峰会专场演出,在美国纽约林肯中⼼、⻄班⽛、葡萄牙、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智利等国家和北京国家⼤剧院专场演出。应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交响乐作品《⾦声⽟振》,⼊选⼈民⾳乐出版社《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唱⽚和中宣部重点主题全球推广出版物。交响乐作品《红楼梦》幻想曲,获得上海⽂化发展基⾦专项基金项⽬,作品总谱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由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创作⼤型交响乐作品《中国颂》,⼊选上海市⾸批重大⽂艺创作项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新年音乐会、北京国家大剧院、杭州、长沙、武汉、延安等地全国巡演, 获得上海⽂化发展基⾦重⼤⽂艺创作项⽬,入选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上海⾳乐学院委约重⼤创作项目⼤型交响合唱组曲《⻰华魂》,获得上海⽂化发展基⾦项⽬,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担任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作曲与音乐制作。


尤继一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东方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执行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合作办学专业设置组专家,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客座教授、鲁迅美术学院动画部客座教授。音乐剧场、戏剧制作人。出身京剧世家,从小习琴学戏。曾任上海京剧院琴师、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策划中心二部主任等。


近年来,主导策划了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担任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原创歌剧《贺绿汀》、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的制作人及多媒体总监;以及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20余部多媒体舞台艺术作品。其中,作品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因其在跨界艺术创新与融合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于2012年6月获得第四届国家文化部创新奖。

沈舒强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编辑。


1982年毕业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从事音乐广播节目的策划、编辑工作。2006到2007年攻读上海大学和法国里尔高等新闻学院、里尔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媒体管理班。


在电台的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广播文艺节目一等奖等多项奖项,1997至2002年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副总监和音乐部副主任,1998年—2010年期间担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项目主管,策划并操作执行音乐节的主体项目。2004年负责创办中国内地第一家古典音乐电台“经典947”频率并任总监至2020年3月,同时负责策划和操办上海市优秀媒体品牌、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普及音乐会“星期广播音乐会”,2012年负责创办并策划了首次国内最大的户外古典音乐节“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2020年3月任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公益事业部艺术总监,2021年11月受聘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

刘灏


向上滑动阅览

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音乐理论研究者,博士,博士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音乐系主任。


任教育部国考教师资格证艺术学科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管乐学会理论与创作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计算机音乐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联第五届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评审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等。


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重大项目负责人,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承担上海市级、国家级重要课题十多项,主要著述十一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创作项目五项,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学生获国内外大奖数十项。

陈世哲


向上滑动阅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学者,音乐工程系音乐科技与艺术教研室主任,国家一级音响调音员,微软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专家顾问。


200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获录音艺术文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校任教,新加坡国立大学声音与音乐计算实验室(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Lab)访问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博士(在读)。担任教学的课程有《音乐科技导论》、《计算机音乐编程》、《音乐工程设计》等。研究方向为基于软件、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技术下的音乐科技应用。发表论文《新文科背景下的音乐科技学科建设》,出版教材《音乐科技导论》。


近年来指导学生创作的作品在“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大赛等国内外多项重要比赛中屡屡获奖,多次被国内外各类赛事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戴维一


向上滑动阅览

博士,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数字声音艺术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不同媒介语境下的作曲与声音艺术。


近年来参与创作了大型项目《镜子里的风景》《栀子花开了》、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作品歌剧《贺绿汀》、大型跨界融合作品《笛韵天籁》、《东去西来》等多媒体音乐剧场作品,获2018年国家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项目;作品《Tick-Tock》《听园》《繁花》分别获得2017、2019、和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听园——声音景观空间》《城市临响——富民路171号的声音景观》分别于2019年、2021年入选国家文旅部科教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和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资助,主持《听岸——大型声音景观装置》为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普陀区主展作品。获2012年上海市创新科研项目、2012年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项目、2017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8和2019年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合作课题、2022年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合作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试论音乐中的“场”》和《浅谈音色——音响性音乐中场的形态与构建》。

颜聪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高水平高校歌剧与舞台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团队成员,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产学研”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青年艺管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讲《音乐产业概论》《艺术经纪与代理》《艺术筹资》《节目制作与舞台管理》《剧院运营与管理》《艺管实务》等艺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SCI、CSSCI等级别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指导本硕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项目创意策划大赛等重大文化艺术管理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中屡获国赛、省(市)赛金奖等佳绩。




上海市高校重点创新团队-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


向上滑动阅览


本重点创新团队以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为核心目标,围绕“音乐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两个研究方向,通过“创作型”“技术型”和“项目管理型”三梯队协同合作推进建设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多位成员获得了市级及以上教育奖项,如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高校音乐党课示范课程等,同时,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汇创青春大赛等比赛中多人次获奖。此外,“录音艺术”专业还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体现出复合型、创新型跨界融合艺术人才培养的成果。在艺术实践方面,团队成员主持、参与完成了多项国际国内重要艺术作品的创作、设计和演出,包括《谭盾与波鲁桑爱乐乐团》第50届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谭盾与布鲁克纳》香港管弦乐团国庆音乐会、交响乐《中国颂》、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实验型学术音乐会《丝路之乐 唐韵回响》等。在科研创新方面,多位成员出版专著或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体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团队建设特色和以“项目”来主导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艺术实践的团队建设特点。


团队成员在音乐人工智能、空间音频技术、音乐创作、音乐数据标准、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已有一定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如本科规划教材《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文旅部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项目《城市临响空间——富民路171号的声音景观》、SoundIn音乐AI大数据系统软件和标注工具软件、在线多媒体可视化编程语言JSPatcher、数字音频处理语言Faust的应用等。相关教学探索、展演、论文等积累的经验,能够为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项目研发发挥积极作用。


本团队将继续借鉴有益经验,突出国际合作、行业合作、产学研协同的建设特色,达成跨界融合的一流团队建设目标。




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艺术结合科学、实验结合教学的开放性重点实验室,也是上海市唯一的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是音乐与科技交叉学科的一重要研究机构。实验室主要定位于艺术与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在学术上力求创新,鼓励创作,注重中青年人才在各自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推动新兴学科建设,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子音乐与新媒体”“虚拟电子声学研究”“音乐声学测量与评估”三个大类。“电子音乐与新媒体”方向研发电子音乐与新媒体新技术,在音乐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声学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将电子音乐与新媒体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艺术创新作品的实践中。已开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声音模拟、声音创造、艺术创新、技术创新(多媒体、新媒体技术)。“虚拟电子声学研究”方向与虚拟电子声场系统有关,虚拟电子声场系统是音乐声学科学的前沿,为各种表演场地创作提供了灵活的电子建声系统。主要研究包括:虚拟电子混响系统、3D 音响阵列等。“音乐声学测量与评估”方向为音乐声学提供最客观、直接的测量数据,是对音乐声学探索工作的实施和验证,为现代音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连接艺术与科技的重要桥梁和手段。主要研究内容为:乐器声学测量与评估、艺术嗓音测量与评估、电声设备测量与评估等。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目标分别是:音乐声学-嗓音检测分析、虚拟电子声场、主观听觉测试、历史音频修复技术与数字化重制等。


近年来,本实验室积极贯彻“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协调发展,与字节跳动、华为科技、科大讯飞、微软小冰、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等相关行业科技公司、实验室交流合作,结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实验室以在国内相关学科具有领先地位的上海音乐学院为基础,以音乐声学艺术作为突破口,整合上海在艺术、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国际性优势,依托上海音乐学院人才高地和品牌效应,着力提升各项软硬件实力。同时,实验室引进了数十位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补齐了专业领域的人才短板。实验室建设以音乐声学艺术为科学手段,通过声学研究课题与合作研发项目等,力图推动上海音乐学院表演艺术教学与实践,音乐设计与制作、音乐科技与艺术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理论与研究发展,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音乐科技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SciFi

音乐科技融创团队

本项目团队为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音乐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在音乐工程系、艺术管理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带领下,与民乐系、管弦系、现代打击乐系展开紧密合作。从音乐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研发为起点,不断拓宽涉猎领域,借力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焕新、赋能音乐创作与再创作。以培养人才、扶持创新、服务产业、科研转化为目标,搭建了前沿领域研究与社会实践、舞台实践的多领域平台。


工作人员名单

导演:曾沛云
项目统筹:谭万祥,姜楚宁
舞台监督:姜楚宁
场地协调:冯佳圣,张韫池
音响:崔祺杰,徐梓丞,王广赟,陈彦羽
设备管理:屈保成,顾睿轩,谢凤祺,邓翔宇
摄像:王知臣
宣传组:张倩怡,傅玥,王榆茜,贺俊熙,童芊如
物料组:聂馨怡,陈翎嘉,顾欣然,叶姿余,周阳
外联组:隋宛彤,刘浩




数字缪斯 

 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于 2024年3月-4月举办 “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 ,“数字激发音乐灵感”,支持音乐家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为原创优秀的音乐作品搭建国际展示平台。让音乐人与科技人在此展示前沿的音乐科技研发作品,探索音乐科技演艺产业的新路径,共创未来音乐演艺新形态。“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 共设置 五个单元 ,“乐无穷”展演、“特别呈现”、“音乐科技融创论坛”、“创意推介会”和“工作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1J8Z-dHJV-M-pQ0C6VB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