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成功立项的微专业“智能音乐创作与应用”即将正式启动招生,首次教学周期定于本学期第九周开始。这一聚焦人工智能与音乐艺术交叉融合的创新培养项目,标志着我我院在“新文科”建设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确保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微专业高质量落地,特别是攻克跨高校、跨地域线上课程中低延迟音视频同步这一核心技术瓶颈,我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鲁立、副院长媛、学术副院长漆明镜和微专业负责人邓小染一行,赴浙江音乐学院和杭州展中心参加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为微专业的顺利启航寻求前沿技术解决方案与国际化合作机遇。
本次音乐节云集了全球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领域的顶尖学者与艺术家。我院一行重点参与以“网络化音乐创作与表演”为主题的讲学系列和电子音乐音乐会。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音乐技术专家肯尼斯·菲尔兹教授(Prof. Kenneth Fields)关于《网络音乐的创新实践》的专题讲座、美国俄勒冈大学电子中心主任杰弗瑞·斯托雷特教授(Prof. Jeffrey Stolet)的建议带来了破题的关键启示。
菲尔兹教授在其讲座中,深入浅出地介绍并演示了当前国际领先的低延迟音频编解码技术、高精度网络时钟同步协议以及专为实时交互音乐创作设计的软件平台。这些前沿技术方案,直指我院在筹备跨校线上课程时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何保障异地师生在音乐合奏、实时反馈等教学场景中,获得如处一室的沉浸式、高保真听觉体验。讲座后,我院与菲尔兹教授、杰弗瑞·斯托雷特教授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详细介绍了“智能音乐创作与应用”微专业的建设规划与技术需求,并就引入相关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开展线上大师工作坊等合作可能性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此行收获远超预期”微专业负责人邓小染介绍到,“‘智能音乐创作与应用’微专业的特色就在于打破时空与地域界限,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肯尼斯·菲尔兹教授分享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解决了最棘手的技术难题,指明了可行的技术路径。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寻访,更是一次为微专业‘强基固本’的战略行动,确保了我们的课程,尤其是与教学团队里浙江传媒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教授们的合作线上课程,能够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稳定、可靠、前沿的技术平台之上。”
此次杭州之行,不仅为微专业的顺利开课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也展现了我院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对接国际前沿资源方面的主动性与执行力。随着招生工作的启动,一个融合了本地实践与全球视野、艺术创意与科技支撑的“智能音乐”微专业图景正徐徐展开,必将为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入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