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BA的球场,汗水浇灌希望。战术与奔跑,为胜利的方向。肩并肩防守,携手进攻闪亮。动起来喝彩,苍南力量绽放……”日前,在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简称“浙BA”)苍南队主场比赛中,一首原创歌曲《蓝耀·苍南》响彻赛场,在湖州师范学院苍南籍学子的嘹亮歌声中,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增添了更多文化艺术光彩。

一场跨越赛场与乡村的艺术实践
《蓝耀·苍南》由省级文化特派员、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李睿浦带领团队创作。这首歌曲将篮球运动的激情与地域特色文化融合,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彰显苍南精神,唱响了文化助力体育赛事的新篇章。
《蓝耀·苍南》的创作过程体现了从乡村采风到舞台呈现的完整闭环,彰显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团队作战理念。李睿浦在苍南县项东村驻点期间,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将“蛮话童谣”等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体育精神相融合。这种创新尝试使《蓝耀·苍南》既保持了地域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气息。

“文化特派员工作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李睿浦介绍,在歌曲创作中,他充分调动学校、协会和地方三方力量:湖师院提供人才支持,湖州市音乐家协会贡献专业制作,当地文旅部门给予内容指导。这种“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成效显著。此前,李睿浦在项东村开展的“蛮话童谣”保护项目已创作《项家桥》等作品,登上了省、市、县三级“村晚”的舞蹈,吸引“20万+”关注量,为此次体育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支持培育文化创新沃土
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文化特派员工作构建了完善的支持体系。学院立足“高校+文联+协会+地方”四位一体服务机制,为艺术创新提供肥沃土壤。
“学院打造的‘湖音新青年’品牌持续培养专业人才。本次参与《蓝耀·苍南》演出的苍南籍学生和街舞团队,正是学院‘教学—创作—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优秀代表。他们的精彩表现展现了学院育人成果。”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技术支持方面,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成立的“音声资源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探索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理念也有效延伸到李睿浦的工作中,进一步助力《蓝耀·苍南》等作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此外,音乐学院还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校地合作。湖州师范学院校领导多次赴苍南考察,为文化特派员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这种全方位支持使文化特派员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艺术创作。
资源整合激活乡村文化价值
《蓝耀·苍南》的成功体现了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工作转变。这种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极大提升了乡村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特派员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艺术创作的乘数效应。在《蓝耀·苍南》创作中,湖州市音乐家协会的专业制作、学院的人才支持、地方的文化素材完美融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种资源整合模式正在结出丰硕成果,文化特派员项目从“点上开花”迈向“全域绽放”,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歌曲成功首演后,李睿浦感慨:“当看到苍南籍学生站在家乡赛场放声高歌,街舞团同学们用青春活力演绎篮球精神,我深深感受到文化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文化传承。”

如今,从浙BA赛场的《蓝耀·苍南》到项东村的“蛮话童谣”,以李睿浦为代表的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正以音乐艺术为纽带,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体育与文化。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更探索出一条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特色之路,随着更多如李睿浦一样的文化特派员投身基层,艺术的种子将更好地在浙江大地上开花结果。

